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

重大疾病與硒的關係

愛滋病病毒 HIV I II 不是唯一奪取人體中硒和胺基酸的病毒,肝炎病毒A型、B型和C型,可沙奇病毒Coxsackie B(四分之一心臟病由之而起)和其他病毒也都需要麩胺基硫過氧化酶,所以一樣會奪取維持人體免疫功能的養份。
缺乏硒與許多癌症、Kaposi 氏惡性肉瘤、腹瀉、甲狀腺失調、牛皮癬、老年癡呆症、精神分裂症、憂鬱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有關,專家們估計約三分之一入院的憂鬱症病人是缺硒。


越來越多的人暴露於變薄的臭氧層、並與環境中的重金屬水銀和鎘、殺蟲劑、危險藥物、甚至是毒品,整日為伍,以致免疫系統江河日下,各種慢性重大疾病自然就接踵而來。

二○○○年七月,世界各地醫師和科學家齊聚在南非的德班市,召開第八屆國際愛滋病會議。該會議發表共同聲明,認為「HIV愛滋病毒是愛滋病的單一起因。」 但有學者認為至少有七個反常現象證明,上述這種傳統看法是有問題的,甚至因此偏見而阻礙了愛滋病預防與治療的進度。

引發愛滋病徵兆,不一定是HTV病毒感染

在七十和八十年代,當一般人還沒有聽說 HIV病毒與愛滋病時,科學家已在研究硒的欠缺和癌症的關係,其中專門以觀察各種疾病的地理分布情況,然後找出原因的醫學地理專家—維多利亞(Victoria)大學的地理教授法世德博士(Harold Foster),就發現非洲的塞內加爾(Senegal非洲南部的一國)的土壤和水中,含有高量的硒,不僅是愛滋病發病率低,也是全球癌症發病率最低的地區。
二○○二年法世德發表他的研究,指出雖然愛滋病在非洲南半部的國家中很盛行,但在塞內加爾卻例外。該國的發病率特低,只有1到2%,而其四周國家的發病率都很高,甚至超過全國人口的25以上。
經過多年研究,他發現硒和三種胺基酸的欠缺會引發愛滋病的徵兆,而不一定是有HIV 病毒感染。在非洲的南半部只有塞內加爾的土壤和水含有豐富的硒,而該國人民飲食中普遍都攝取到足夠的胺基酸。
這些營養元素並非「治癒」愛滋病,但愛滋病的徵兆,卻在給予高劑量的硒(selenium)和三種胺基酸—半胱胺酸(cysteine)、麩胺(glutamine)和色胺酸(tryptophan) 後完全消除,這些原本臥床不起的病人,竟在兩到三星期後可以起床,一個月後可以回去工作。

補充硒能降低癌症死亡率,降低死亡率總數

法世德博士目前在烏干達(Uganda) 尚比亞(Zambia) 以許多愛滋病人為研究對象。他針對其中在烏干達的研究結果說:「烏干達有三百位病人反應良好,很多都在快速的康復中。」
人體需要硒和半胱胺酸、麩胺和色胺酸這三種胺基酸來製造「麩胺基硫過氧化酶」(glutathione peroxidase),這種酵素對人體免疫功能是關鍵性的,身體其他重要功能也需要它。但是HIV 病毒需要硒和這三種胺基酸來製造病毒蛋白質,所以HIV 病毒進入體內後會奪取體內這幾種重要營養成份,讓身體營養不良,造成免疫功能下降,因而不能抵抗其他的疾病,這是在愛滋病人中常見到的現象。
愛滋病病毒 HIV I II 不是唯一奪取人體中硒和胺基酸的病毒,肝炎病毒A型、B型 和C型,可沙奇病毒Coxsackie B(四分之一心臟病由之而起)和其他病毒也都需要麩胺基硫過氧化酶,所以一樣會奪取維持人體免疫功能的養份,缺乏硒與許多癌症、Kaposi 氏惡性肉瘤、腹瀉、甲狀腺失調、牛皮癬、老年癡呆症、精神分裂症、憂鬱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有關,專家們估計約三分之一入院的憂鬱症病人是缺硒。
另一位研究者P.D.Whanger 每天給病人補充 200 微克的硒長達四年半,並追縱研究 了六年三個月。他發現補充硒不但能降低癌症死亡率,而且降低死亡率的總數。以下是癌症死亡率下降特別明顯的,攝護腺癌64,大腸癌58,肺癌46

免疫系統江河日下,慢性重大疾病接踵而來

在中國的東北到西南有一大塊地區被稱為「疾病帶」,當地政府決定在土壤食用鹽和飼料中加硒,結果發現B型肝炎和剋山病(Coxsackie病毒引起的心臟病)明顯的下降,有二萬一千人吃補充硒的食鹽,肝炎感染下降50
我們本來可從食物中得到所需的硒(穀類的麩和胚芽,小麥尤其是硒最佳來源),但是近年來植物生長在硒貧乏的土地,和動物吃缺硒的飼料,造成食物中硒大量減少。大氣層中的污染(如汞、硫磺),伴隨著雨水降落在土地和水中,讓接觸過汞和硫礦的硒,形成無法溶解的硒,也使得植物和動物不能加以吸收利用。
尤其近年來酸雨改變土壤的 pH值(酸鹼度),降低硒的生物利用價值,土壤的酸性化使得全球食物中硒的含量降低,所以這也可能正是造成癌症和愛滋病的高發率的因素之一。而越來越多的人暴露於變薄的臭氧層、並與環境中的重金屬水銀和鎘、殺蟲劑、危險藥物、煙草、酒精、甚至是毒品,整日為伍,加上現代生活中的各種與日俱增的壓力下,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也就江河日下,各種慢性重大疾病自然也就接踵而來。

傳統常規的治療方式,應包括更多合理選擇

過去許多研究認為硒的毒性不小,但是若每天攝取 200 微克的量(P.D.Whanger 研究中所採用的量)對健康人是有益的,在人身上開始出現中毒的劑量是每天 900 微克,口中有「大蒜」的氣味、指甲變黃;正在進行中的研究,如法世德博士所做的可提供病患如 HIV 最有益的劑量(超過每天 200 微克),初期治病劑量可高達到健康人所用的十倍。最近大陸也研發出奈米化的硒元素,經過微粒子化後的硒,在毒性的表現上下降更多,使用起來也更安全。

歷史上各項科學的進步,誠如西班牙小品文作家和哲學家約瑟 奧蒂嘉(José Ortega y Gasset)在《群眾的反叛》(The Revolt of the Masses, 1930)一書中所言:「一個發現新的科學事證的人,往往事前必須先將其所學幾乎全部加以粉碎,用沾滿了屠殺過成千上萬陳腔濫調的血腥雙手,才能成功找出新的事實真相。」
這正是醫學界面對癌症這類疾病時,也該深思反省過去傳統常規的治療方式,是否應包括更多合理的選擇,這也是本院整合輔助治療中心成立的宗旨與目的—提供安全、有效的多元選擇,全方位照護癌症病友以改善病情,重獲健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